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承担公立医院救死扶伤、护佑健康的神圣职责,冲在前、做在先,涌现出一批政治过硬、勇于担当、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。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,进一步教育激励全院党员学习先进、争当先锋,在疫情防控期间,开展“发现榜样”专题活动,各党支部广泛发动、严格筛选、层层推荐。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播。本期介绍的“发现榜样”人选是由内科第二党支部推荐的神经内一科主治医师可红。 3月22日,当济南还在一片繁荣祥和的气氛中时,我们周边的城市一个个破防。离济南只有不到2小时车程的邹平疫情爆发。凌晨3点,济南市卫健委迅速集结第二批援滨队伍,火速前往邹平支援核酸采集。可红,就是其中一员。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,可红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要求前往一线。接到援滨任务时,她左脚受伤,行走疼痛,但她二话不说,没有向组织透露一点自己身体上的不适。作为我们医院援滨分队的大姐,她走在前,干在先,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总是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分担任务。当大家遇到问题和困难时,她总是能够安抚大家情绪,积极鼓励大家,因为她的存在,整个四院分队才时时刻刻保持昂扬的斗志,团结地凝聚在一起。晚上结束任务后,她忍痛自己换药,看着她肿的像馒头似的脚踝,大家都说:“可姐,你休息一下吧。”,但她偏不,微笑着说:“现在人们更需要我们,我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,给团队拖后腿”。有一次,可红她们小组接到夜间去乡村采集核酸的任务。当时下着瓢泼大雨,村庄的路泥泞不堪,晚上的村里也没有路灯。可红选择了路程最远、任务最重的线路。因为这个村庄是“封控区”,只能夜间上门采集,队员们手里需要带采集器、酒精消毒液、试管还有医疗垃圾袋,根本没法打伞,只能冒雨行走,挨家挨户上门采集核酸,没有路灯,脚下都是泥路,只能摸索着前进,没走一会,脚下就全湿透了,可红原本脚就受伤,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。但是就是这样,她仍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,回到住处才发现,自己脚上的伤口已经感染,肿胀的厉害。 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,却从没听到可红有任何的抱怨,她积极的态度也感染着大家,大家在面对困难时,从没想过退缩,而是互相帮助,互相鼓励。就这样,大家度过了难忘的14天。他们给邹平当地工作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,也得到了邹平及滨州政府的表彰。顺利完成援滨任务,全队零感染返回。济南疫情形势又严峻起来,可红又积极参加济南的核酸采集工作,再次穿上这身熟悉的防护服化身“大白”,继续为我们济南人民服务。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全市“一点两区”患者定点医院,可红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,积极收治“一点两区”患者,为患者解除病痛。 医生也是普通人,也是别人的父母和儿女,是责任让他们选择了逆行,勇敢面对;是使命,让他们付出地义无反顾,不忘初心。这样一群可爱的逆行卫士,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畏坚守和无私奉献,这场抗疫斗争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。

工作现场

可红,女,1980年出生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,主治医师。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癫痫委员会委员;济南医学会高血压学会委员;济南中西医学会委员;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;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。